抖音竞价托管公司面对平台的调整应该怎么办
广告主应对策略
平台政策一变,广告投放的风向就得跟着转。有个做本地餐饮的老板,前段时间突然发现抖音广告跑不动了,后来才知道是平台调整了本地生活类广告的审核标准。他赶紧联系专属销售,花了一下午把新政策理清楚 —— 原来现在要求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必须明确包含 “餐饮服务”,他之前用的食品销售执照不符合要求。及时补全资料后,三天就恢复了投放。主动咨询政策这事,就像开车看导航,勤问才能少走弯路。
平台重点往哪偏,资源就得往哪投。抖音现在力推本地推和直播,做婚纱摄影的王经理算过一笔账:把原来投信息流的预算分 30% 给本地推,到店咨询量涨了 20%,因为本地推能精准定位到周边 50 公里的用户。而做美妆带货的团队则主攻直播广告,发现直播时投流的转化成本比平时低 15%。但也不是所有行业都合适,比如做工业设备的,就没必要跟风投直播,还是得先评估自己的客户会不会在直播间下单。
优化师能力提升
优化师不能抱着老办法过日子。有个新人总用一套固定模板建账户,结果效果时好时坏。后来逼着自己每天测试一个新策略 —— 今天试不同的创意文案,明天调投放时段,两周下来就摸清了哪些方法对自己的账户管用。多尝试、多总结,就像摸着石头过河,走得多了自然知道哪里水深哪里水浅。
现在的平台更新太快,只懂一个平台迟早会被淘汰。原来专做抖音的优化师小张,去年开始学百度和头条的投放逻辑,今年接了个多平台推广的单子,因为能统筹安排各平台预算,效果比客户预期好 30%。而且多平台的经验是相通的,懂了抖音的人群定向,再学百度的关键词策略,上手会快很多。
数据分析能力更是硬通货。政策一变,数据肯定会波动,这时候就得从报表里找出问题在哪。比如平台限制某类素材后,哪些创意的点击率掉了?对应的人群画像有没有变化?能从数据里揪出症结,才能快速调整策略,不至于被政策打个措手不及。
多平台投放建议
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子里,风险太高。有个教育机构之前全靠抖音获客,去年平台整顿教育类广告时,他们的线索量骤降 70%。后来加投了百度搜索,发现搜 “考研培训” 的用户虽然没抖音多,但转化意愿更强,两个平台互补,反而比以前更稳定。
但多平台投放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。百度适合投 “问题解决型” 的关键词,比如 “会计证怎么考”;抖音适合投 “兴趣引导型” 的内容,比如 “三个月考过会计证的秘诀”。得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习惯调整策略,才能让每个平台都发挥作用。分散风险的同时,也能抓住不同平台的流量红利,这才是多平台投放的真正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