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度推广模式改变,不用盯着价格调了
做百度竞价的朋友,多半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盯着电脑屏幕反复搜关键词,一旦自己的广告没出现在首页,心就跟着悬起来。更让人焦虑的是,要是接连几天没接到咨询电话,整个人就像上了发条,隔半小时就搜一次排名,仿佛排名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。
最典型的场景莫过于此:某天突然发现,平时打得火热的同行广告少了一半,自己的推广链接也迟迟不露面。这时候,十个人里有九个会下意识觉得是出价出低了,手指在调价按钮上犹豫不了三秒就点下去 —— 生怕晚一秒,客户就全跑到别家去了。有个做装修推广的老板就跟我吐槽过,有次半夜两点发现排名掉了,愣是爬起来调了三次价,第二天醒来才发现账户预算早就超了,却连个有效点击都没捞着。
其实这两年大家慢慢都在用 OCPC,这套系统可比咱们想象中 “聪明” 多了。它就像个隐形的筛选员,24 小时盯着后台数据琢磨用户心思。那些每天搜 “北京装修报价” 却从不点开广告,或者点进去看三秒就关掉,更别说留电话的用户,系统看久了就会给他们贴个 “非潜在客户” 的标签。时间一长,这类用户的搜索结果里,咱们的广告自然就慢慢消失了 —— 毕竟系统也知道,把广告推给这类人,纯属浪费钱。
之前有个做法律咨询的账户就很典型,老板天天纠结排名掉了两位,却没发现每天的咨询量其实很稳定。后来仔细一看数据,那些消失的排名,大多出现在凌晨一点到五点的搜索里,而那段时间的点击,十有八九是同行在摸底。反而那些工作日下午两点到四点的黄金时段,广告总能精准出现在真正有需求的用户面前。
说到底,做竞价就像开餐馆,与其天天盯着门口路过多少人,不如琢磨琢磨进来的客人有多少能坐下来点菜。只要账户每天的消费节奏正常,咨询电话能稳定进来,偶尔排名波动真不算什么大事。毕竟咱们投广告是为了接订单,又不是为了在搜索页上 “占个好位置” 给同行看。与其把精力耗在刷排名上,不如多花点心思优化下落地页的咨询按钮,或者整理整理常见问题的回复话术 —— 这些实实在在的事,可比纠结排名升降有用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