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百度营销,找竞价托管效果好
做竞价托管这行久了,发现个挺有意思的规律:那些每年靠推广赚几百万的老板,没几个是精通算法或平台规则的,但手里都攥着个宝贝——一套磨得发亮的标准化数据本子。
就说去年认识的张老板,做全屋定制的。前两年他投推广全凭感觉,今天听人说抖音火就砸两万,明天觉得百度效果降了就停掉,年底算账总稀里糊涂:钱花了不少,客户没多来几个。后来跟着老同行学乖了,弄了个Excel表,每天雷打不动记数据:早上看前一天的线索量,中午核咨询成本,晚上算成单率,周末拉复购率的曲线图。
刚开始他也觉得麻烦,对着满屏数字犯愁。直到有次想加开个信息流账户,运营公司说“先投五万试试水”,他翻出表格一算:上个月现有账户的咨询成本是82块,成单率15%,投五万最多能来600多条线索,按这个转化率顶多成90单,还不够覆盖成本。当场就跟对方说:“先按现有标准跑,什么时候单日线索成本降到75以内,咱再谈加预算。”对方一听就知道这老板懂行,再不敢瞎报数。
其实这些数据说白了就是生意的“晴雨表”。你做餐饮的,得知道美团来的客户复购率比抖音高多少;开美容院的,要清楚大众点评的线索精准率是不是比小红书稳。之前帮李姐做美甲店推广,她总说“感觉小红书投了没用”,我让她拉三个月数据:小红书线索量虽多,但咨询后到店率只有8%,而美团到店率是23%。这数据一亮,她立马把小红书预算砍了一半,挪去优化美团的门店套餐,第二个月利润就涨了近三成。
最关键的是,这些数据能帮你攒底气。去年建材行业普遍喊难,王哥却敢往新平台砸钱,因为他手里的数据明明白白:现有平台的成单周期平均45天,新平台虽线索少,但前两个月来的12个客户里,有8个在30天内签单了,成单率比老平台还高12%。他就照着这个数据调预算,年底反而比往年多赚了百十来万。
好多老板总觉得推广像摸黑走路,其实是没给自己装盏灯。当你能说出“我这行在百度投,平均7天能看出线索质量,3个月能算出稳定的投入产出比”,就不会被“这个平台绝对适合你”的说法忽悠;当你清楚“我的复购率能到35%”,谈判时就能挺直腰杆跟运营公司说“达不到这个数,服务费得打折”。
说白了,网络推广的盈利密码,就藏在那些每天更新的数字里。不是要你变成数据专家,而是养成记数据、看数据的习惯。等你翻开本子就知道该加预算还是砍渠道,该拓平台还是练内功,赚钱自然就顺了。